調整步伐 切入文史生態 Facebook Plurk Twitter

         1996年5月,在第一階段環評挫敗後,蘇煥智找我討論如何實踐「七股濕地永續利用發展方案」的替代方案,以及如何將台南地區豐富的文化、地理變遷史呈現出來,讓更多的人對自己的故鄉多一層了解。

        雖然這些調整步伐的動作,不免被聯想到與蘇煥智的基層政治經營有關,但不能否認的,如此有心關懷鄉土人文與生態的政治人物真的不多了…

◎規劃休閒漁業 辦研討會

         首先,1996年6月1日,在台南縣區漁會舉辦了「觀光休閒漁業規劃與發展研討會」,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林梓聯技正、海洋大學廖聖惠教授、逢甲大學李素馨教授與宜蘭香格里拉休閒農場老闆張清來先生,分別以「觀光渡假漁業的構想與實施」、「促進台灣休閒漁業的發展」、「休閒農漁業的規劃與設計」與「休閒農漁業的經營管理和行銷實務」為題,向80餘位農漁民代表介紹發展觀光休閒農漁業的意義,以及如何進行農漁業資源的整合規劃與利用。

         看到休閒農漁業在最近幾年成為當紅的話題,就不免想起當時把這些理念介紹給當地農漁民時,他們還自我嘲笑地說「我們早就是休閒農漁業了,而且還是做一天,休息好幾天的行業」。

◎宣揚濕地保育 培訓師資

        緊接在研討會後,為了向外介紹七股地區豐富的生態資源,推廣濕地保育的觀念,以及培養種子解說員,我們進一步籌劃了「自然生態解說師資培訓營」。

        1996年6月4日起,一連舉辦四週的師資培訓營邀請王家祥先生、吳錦發先生、林明男博士、郭東輝先生、黃徙先生、翁義聰老師、郭忠誠先生、黃景福先生、周連勝先生等分別以「自然公園的實踐」、「濕地國家公園的省思」、「七股地區養殖漁業的現況與展望」、「曾文溪的飛羽之美」、「台江紅樹林生死戀」、「台南縣海岸濕地自然資源」與「七股濕地國家公園與風景特定區的考量」為題,為50多位來自社會各領域的學員,講解濕地生態的觀念與實踐。

        自然生態解說師資的培訓計畫不只是師資的養成工作,更是體驗自然生態珍貴性的傳承工作。當前生態保育觀念的推廣與落實逐漸獲得社會共識,對於早期一步一腳印的苦行僧而言,也算是一種安慰的!

◎廣邀社會人士 認識鄉里

        除了產業、生態外,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自己所生長的地方,認識這塊蘊育著全世界最具蓬勃生命力的土地,我們也規劃了一場文史尋根的饗宴「鯤瀛文史研習營」。

        研習營於1996年7月13日開幕,為期五天,在台南縣南鯤鯓代天府登場,參加人數超過120位。除了邀請文史領域聲譽卓著的學者,包括張勝彥、詹素娟、石萬壽、溫振華、張炎憲、林俊全、劉益昌、蔡長興、呂興昌、施炳華、呂錘寬、李乾朗、邱坤良等教授,分別從文化、地理、語言、宗教、藝術等方面切入講授南台灣從史前時代到日治時期的歷史變遷與發展外,為了讓學員親身體會時空交融的感受,特別以時間演進為主軸,安排了一天的田野巡訪,親自走訪故事發生的地點,以解讀台南地區土地形成和人類活動的過程。7月15日當天,在台灣大學吳密察教授與藝術學院蘇守政教授領隊下,敦請劉益昌教授、林俊全教授、水產試驗所林明男博士、台鹽張紀莊場長、黃徙先生、麻豆王清洲老師、台南鳥會及中華民國濕地聯盟等學者專家隨行解說,巡訪行程包括菜寮溪河床、光榮國小化石館、烏山頭分水站、番仔田廟(復興宮)、西寮遺址、水堀頭、尪祖廟(阿立祖廟)、金唐殿、立長宮與七股濕地。

        當時,因為這個研習營的激勵,來自麻豆的學員黃服賜老師等隨即在結訓典禮中宣佈成立麻豆文史工作室,並在結訓日當日下午三點召開籌備會,展開麻豆地區文史尋根的工作。

鯤瀛文史研習營--西寮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