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西元1750年工業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以來,人類在提昇生活便利性之同時,因為消耗大量能源,過度使用化石燃料之結果,已經讓「化石燃料用盡後,人類該如何尋找替代能源」議題提前浮出檯面。

        經濟部能源局「能源政策白皮書」(經濟部,2005)指出,2004年底世界原油蘊藏量尚有1兆1,886億桶,預估還可開採41年,天然氣蘊藏量尚有179.5兆立方公尺,預估還可開採67年,煤炭蘊藏量尚有9,091億公噸,預估還可開採333年。換言之,化石燃料中最重要之石油與天然氣等兩項資源,都被預估將在廿一世紀期間被開採完畢,屆時若無法找到合適之替代能源,將面臨另一波之能源危機。

         除了能源危機之外,另一個疑慮則攸關地球之環境保護。由於過度使用化石燃料,大量排放溫室氣體所引發之溫室效應,已導致全球氣候逐漸溫暖化。依據美國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2004)統計,全球因化石燃料消費所排放之CO2當量已自1994年之217億噸,提升到2004年之270億噸,平均年成長率為2.2%。

         在頻傳之氣候變遷現象中,管制溫室氣體排放之問題逐漸受到重視並被廣泛地討論;其中,又以1997年12月於日本京都召開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三次締約國大會(COP3)」所簽署用以規範全球38個主要工業化國家及歐盟溫室氣體減量責任之「京都議定書」最受矚目。該議定書在2004年11月18日俄羅斯正式交出該國普廷總統簽署之「京都議定書」後,由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宣布「京都議定書」自2005年2月16日起正式生效,使得溫室氣體之減量成為當前各國重要之政經與社會議題。

         在環保問題與能源危機之雙重壓力下,許多國家都紛紛開始尋找替代能源;其中,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是十分重要之一項。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Solar energy)、生質能(Biomass energy)、地熱能(Geothermal energy)、海洋能(Marine energy)、風力(Wind energy)、非抽蓄式水力(Hydropower)或其他經認定可永續利用之能源。當前各國之再生能源消費中,以生質能(Biomass energy)所佔比例最高。所謂「生質(Biomass)」或稱為「生物質」是指透過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所形成之各種有機體,包括動、植物與微生物(Microorganisms),而「生質能」則是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質,並以生物質為載體之能量。由於貯存於生物質之原始能量係來自太陽能,因此從廣義之角度來看,生質能也是太陽能之一種表現形式,加上生質能具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且隨處都有等特色,因此開發生質能源除了可紓緩能源危機,減少對石化燃料之依賴外,尚有增加自產能源、提高能源自給率及減少廢棄物污染等優點。

         在眾多生質能源中又以生質乙醇(Bioethanol)最受矚目,由於生質乙醇具有高純度、方便儲存與低危險性等優點,可將汽油與生質乙醇混合用於車輛之引擎。依據Brazilian Automotive Industry Association 之報告(2005),現有車輛可在不需修改之情形下,直接使用混入5%或以下生質乙醇之汽油(稱為E5),且即便加入5%以上生質乙醇之汽油,也只須視情況修改或調整化油器、點火系統等零件即可。由於巴西是目前推廣生質乙醇最成功之國家,該國以大面積種植之甘蔗作為原料,並以提煉之糖蜜來生產生質乙醇,以2005年為例,其生質乙醇之產量已高達1,680萬公秉,其中之1,430萬公秉用來供應巴西國內燃料需求。除了巴西以外,其他國家也開始立法強制添加或者透過免稅措施等方式,推廣生質乙醇。台灣政府也在發展再生能源之政策目標下,宣布於2007年起試辦汽油添加生質乙醇之計畫,並擬於2008年強制在汽油中添加1%之生質乙醇,2011年全面強制加油站供給添加3%生質乙醇之汽油。因此從國內外之發展趨勢來看,生質乙醇確實具有相當之未來性。

         所謂生質乙醇,係指運用微生物,如酵母菌、細菌等,將可醱酵醣(Fermentable sugars),如葡萄糖(Glucose)、甘露糖(Mannose)等轉換而成之乙醇。常見產製生質乙醇之方法與原料,包括(1)使用澱粉水解脢(Amylase)將澱粉類作物(Starch plants),例如甘藷、玉米、稻米等之澱粉轉換為葡萄糖,再予以醱酵成乙醇;(2)由含糖作物(Sugar plants),例如甘蔗、甜菜等直接提煉糖份,再予以醱酵成乙醇;(3)使用生物化學方法將含有木質纖維素(Lignocellulose)多醣體(Polysaccharides)之原料分解成單醣體(Monosaccharides),再予以醱酵成乙醇等,即為俗稱之纖維酒精(Cellulosic alcohol)或纖維乙醇(Cellulosic ethanol)。

        由於含糖作物與澱粉類作物常屬於重要之糧食作物(Food crops),若移作生質乙醇之原料,勢必影響到糧食供應平衡,衝擊糧食市場與糧食安全(Food security),因此以含有木質纖維素之非食用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或農業廢棄物作為生產乙醇之原料,不僅可避免衝擊糧食市場,更可連帶解決農業廢棄物問題,是爭議最少之選擇,但相對於以甘蔗或與玉米提煉乙醇之成本與技術,要從木質纖維素原料轉換出乙醇,確實存在成本偏高與轉換技術成熟度不足等問題。未來究竟是採取那一條途徑,成本會是其中一項重要之考量因素,但絕對不應該是唯一之考量因素。

         基於「環境永續」之一貫理念,我們選擇不與糧食市場競爭之木質纖維素料源,投入纖維乙醇之研製,同時將收集之相關技術與文獻,分享給大家,我們相信透過分享可以跨越門檻與障礙,讓經驗快速累積與傳遞。

參考資料
經濟部能源局。2005。能源政策白皮書。台北:經濟部能源局。
Brazilian Automotive Industry Association. 2005. Alcohol Fueled Vehicles & Flex Fuel Vehicles – The Ethanol application as vehicular fuel in Brazil.
EIA. 2004. International Energy Annual.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閱讀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