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彰化,下一站∥白色海豚,轉個彎彎   ◎謝志誠 2011/03/15 Facebook Plurk Twitter

        中華白海豚(學名:Sousa chinensis),又稱為印度太平洋駝背豚,由於每年農曆3月23日媽祖生日前後,中華白海豚便活躍於台灣西海岸,當地居民便暱稱牠為「媽祖魚」。近年來,因人為干擾和開發威脅,族群數量不斷減少,已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育聯盟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編撰的「瀕危物種紅皮書(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中。依照國光石化公司委託台灣大學周蓮香教授研究團隊撰寫的報告來看,其透過照片辨識及海上觀察,得出台灣的中華白海豚族群隻數約為84-86 隻。

        2007年1月28日,台灣生態學會、台灣永續聯盟、台灣環保聯盟、雲林縣野鳥協會、福爾摩沙鯨保育小組、彰化海岸保育行動聯盟及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七個台灣非政府組織為保護中華白海豚免於人為干擾迫害,共同成立媽祖魚保育聯盟。使得國光石化計畫將對白海豚的保育造成重大衝擊,成為社會關注的議題。2010年4月11日,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等環保團體還因此發起「全民來認股,守護白海豚」行動。

        針對「中華白海豚之影響與因應」議題,環保署先後於2010年6月9日、7月13日、8月25共召開三次專家會議。

        開發單位報告指出,國光石化計畫區位北邊有台中港、南邊有麥寮港,兩個港的堤頭水深約達26 公尺,但中華白海豚約有30%可以南北交流,顯示中華白海豚是可以通過兩個港的堤頭;國光石化計畫堤頭水深約為17 公尺,比這兩個港的堤頭還淺,推測國光石化計畫對於中華白海豚南北遷移應不至於造成阻斷的影響。為了降低工業港深水航道可能造成的阻隔效應,並能增進海豚進行南北交流,未來將嘗試透過行為訓練引導動物穿越彰化海域,期能確保南北交流不致中斷。

        「會不會阻斷南北交流?」「能否被訓練繞道?」就此成了三次專家會議爭論的焦點。周蓮香說要訓練白海豚穿越彰化海域,以確保南北交流不致中斷,或是在堤頭設移動式食物誘導。不過她坦承,這過去沒人做過,實驗性質較高,不保證成功。國光石化公司董事長陳寶郎則說,我相信白海豚跟我陳寶郎一樣聰明,如果我要去飯店吃飯被擋住,我會繞路。至於要訓練多久?陳寶郎說,訓練到養成習慣。

        專家委員、彰化縣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則提出「工程迴避」。蔡嘉陽表示,國光石化計畫區位往外海移動,退到低潮線外,留下水深5米至10米、寬800公尺的通道,供中華白海豚迴游。

        三次的專家會議下來,最為具體的結論大概是「為保留中華白海豚育幼及覓食廊道,工業區及工業港應外移至退潮時水深10公尺以外」,其他則為:(1)加強中華白海豚熱點及棲息地環境與利用的論述,據以擬訂相關保育措施;(2)補充說明填海造地、淡水補注減少、污染、噪音、漁捕等五大威脅對中華白海豚族群的影響及變化趨勢;(3)配合政府保育中華白海豚的政策,針對棲息範圍、習性及分布調查等擬訂減緩措施及保育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