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諸羅山∥建設利多,觀點有異   ◎謝志誠 2011/07/31

         八輕計畫降臨嘉義,是否夾雜有總統大選的因素?是來得突然?或者是已經有過詳細的評估。不僅引發政治聯想,更引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爭議。

         媒體指出,人民有知的權利,到底八輕能為國家、地方帶來多少利多?能讓民眾獲得什麼樣的利益?乃至於會對現有生活環境、人文發展造成什麼樣的改變?對環境生態又會造成何種程度的影響?甚至要如何消除民眾對八輕的疑慮、有效降低八輕的汙染等,政府與環保團體都應該把話說清楚。

         來自在地的觀點,對於這項來得很突然的建設是否有經過審慎評估?地方的接受程度如何?基本上都是打上問號,但也不得不寄予期待,希望眼前所見不是總統選舉的綁樁,甚至落得畫餅充饑的下場。

         另一個在地觀點,或者說是沒有觀點的觀點則認為,一味反對工業區的建設,不是理性的態度;過度期待建設會帶給地方富庶與繁榮,甚至犧牲了美好的環境生態,也未必是最好的政策。環保與工商發展,成為魚與熊掌取捨的問題。

         至於八輕落腳嘉義的「利多」, 能否化解來自蕭萬長家鄉的反蕭聲浪?當時的觀點是「仍有待觀察」。其實這也是一種沒有觀點的觀點,選票還沒開出來,很少人會把話講死,總是為自己、也為當事人留點台階。

         透過建設綁樁,營造選舉利多,到底是有效或無效?如果有效的話,執政者不會變成在野者,在野者也沒有機會成為執政者。當權者無法看透這種迷思,人民總會是最後的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