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阿猴∥藕斷絲連,欲走還留   ◎謝志誠 2011/07/31

         2002年,中油董事長郭進財為了配合政府「拚經濟」,在與相關部會溝通後,決定在屏東南州,重新啟動八輕計畫。

         這一把火又燒到剛連任的蘇嘉全身上,地方再掀起波瀾。一開始表態反對的南州鄉長卸職後,新上任的鄉長林宏村卻表示,現在科技這麼發達,環保意識也高漲,污染的問題應該可以透過嚴格控管,達到有效管理的目標,地方上沒有反八輕的理由。由於國內經濟景氣跌落谷底,經濟部重提在屏東投資八輕,地方上支持八輕的聲音似乎有愈來愈大的趨勢。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曾永權、廖婉汝也表示,樂見八輕計畫來屏東建廠,期盼八輕來解決失業的問題。

         面對中油丟出的震撼彈,極力反對八輕的蘇嘉全向中央求證之後,確認只是中油一廂情願的想法。蘇嘉全再度強調,屏東不應該出現高耗能、高汙染的石化產業,呼籲中油打消設廠念頭。民進黨屏東縣黨部也表示,八輕計畫與屏東發展觀光事業格格不入。

         兩年後,2005年1月24日,行政院臨時院會核定台塑鐵廠及中油雲林石化科技園區(亦即是改頭換面後的「八輕」)一起進駐雲林離島工業區,訊息如此明確,但八輕將再度叩關屏東的消息還是一路越過高屏溪來到屏東。2005年1月26日,縣議會決議建議縣政府邀請八輕籌備處派員向縣政府提出投資計畫報告,希望縣政府能給投資者一個說明機會,也給縣民一個選擇機會。曾經表態爭取八輕的枋寮鄉鄉代表會,也再度跟進表態,希望中油八輕計畫能進駐,必要時將配合縣議員爭取八輕。

         同一時間,嘉義也出現這種景象。看來,只要是被八輕「青睞」過的地方,要與八輕劃下句點,都有點困難。不只反對者會串連,開發業者透過合縱連橫,也有其厲害之處。

         整體來看,屏東之所以能夠成功抵擋八輕進駐,縣政府的堅決態度當然是關鍵。蘇嘉全(1998-2004)縣長任內,高舉環保與觀光的路線,拒絕石化工業。相較於八輕青睞過的桃園、嘉義等地,屏東是有強大的在地環境與社區團體,但在民間動員抗爭之前,屏東縣政府就已經擋掉了很大一部分的壓力,但這並非表示,只要有信念堅定的政治人物,環境危機就可以獲得解決。事實上,當時幾位環境與社會運動者因緣際會進入縣政府服務,他們「裡應外合」的努力也不能忽略。擔任縣政府祕書的周克任,一方面分析利弊得失說服縣長,另一方面取得民間團體的信任,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這種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合作的模式,不是不需要民間的大量動員,而是讓民間動員的成本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