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遇共進,來日方長  NO.47 富悅新境(舊稱台中奇蹟)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六十二座重建的集合式住宅,有十八座名稱更新,其中又有幾座建築所在地的里名也更新了。

         「台中奇蹟」坐落於「內新里」,這一帶多棟公寓大廈都已完成重建;「內新里」分割出「中新里」,「台中奇蹟」竣工後改稱「富悅新境」,從裡到外都達成氣象一新的境地。

         「富悅新境」由原先的白底灰色橫帶裝飾變換為鵝黃色建築外觀,散發出溫潤氣息,平添了幾分青春朝氣,住戶成員多數來自外縣市的年輕族群。一起接受大地震的試煉之後,而今很多人已由三十出頭的「後青春期」步入中壯年。

         「富悅新境」管委會主委馮志成說:「年輕人衝得快,跌得也凶!」當初,第一個送件申請都市更新團體的設立,也是第一個拿到建築執照的社區,卻因發生地震的前四個月才完成「都市更新條例」相關子法立法、災後數個月首次政黨輪替,都造成實施政策的不確定性,只有且戰且走一途,終究與先馳得點、早早竣工的想望無緣。

         林文貴擔任重建推動委員會主委,召開五百人大型集會時,他猶記得才一啟口嘴唇就顫抖的情境,但是,這豈僅意味緊張而已,面對前所未有錯綜複雜的問題,是承擔責任的開始。會中設定「確認住戶權益、向建商提起訴訟、銀行融資」等議程,如何滿足生活和教育背景各異、需求也不盡相同的數百雙期盼的目光,都考驗著領導人的決策能力。

         馮志成當年以三百九十萬於「台中奇蹟」購屋,一次付清,較諸多數鄉親的災後房貸餘額以協議承受的折價攤還方式,事後看來似乎買貴了,不過,他深深以為一家人都平安就好,而且把握當下比較重要,對目前的居住品質感到寬慰。

         原來的社區由十二個建築棟別組成,減少建坪、棟數和戶數,構築成為一棟後,弭平了彼此的「距離」。馮志成說:「重建的時程很長,也建立了好交情,彼此惺惺相惜。平時在門廳、電梯、通道相遇,也顯得彬彬有禮。」

         大樓門廳既雅致又大氣,比起國家圖書館或五星級飯店的門廳規畫還要開闊而有膽識。落成後的一年裡,幾乎每個月都有住戶入厝,在門廳宴請賓客,可容納十來桌哩;召開住戶大會時,這裡又是絕佳的會議廳;中秋晚會,則是住民情感交流的大客廳……;不舉辦活動的日子,還原本來功能,即是建築藝術的美麗留白。

         馮志成對新居的營造信心滿滿,他認為大樓八根主柱可以比擬「台北一○一」,堅不可摧。更可貴的是,住戶具備各種專業技能,隨時隨地為大樓設施把關、養護及修復,大家一起愛惜這個失而復得的家園,馮志成滿心期待:未來,老厝邊互相照顧,這裡將會是溫暖的銀髮社區。

NO.47 富悅新境(舊稱台中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