礫土聳立綠建築   NO.1 名流藝術世家 Facebook Plurk Twitter

        社區是個大家庭,歡歡喜喜住在一起,地震後仍然是一家人,「名流藝術世家」五十六戶人家有信心一起走下去,大家還是願意住在一起。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五日早上十一點十五分,拆除大樓的包商向社區重建委員會理事長劉如林徵詢:「現在可以拆了嗎?」劉如林沈重地應諾說:「拆很容易,用什麼蓋起來?」唇啟淚落,道盡重建戶的內心話。

        劉如林、賴賜玉夫妻和巫苓蓁三人在時間、個性及專長互補,常常一起忙進忙出,培養出絕佳默契,劉如林因而被社區住戶戲稱為擁有「兩個太太」。求好心切的嚴謹態度,建築設計圖為之改了十餘次。不論如何挖空心思地打造典雅建築立面,一旦有人進住,加設鐵窗的陋習就跟著孳生,鑑於此,劉如林預先和所有住戶簽署切結書,維護美感的魄力,值得全省各地的公寓大廈管委會借鏡!

        「名流藝術世家」採用鋼骨結構,營建技法有別於慣用的RC結構,為維護穩當的整體結構,大樓柱位配置務必勻稱,因而居室單位的排列隨之調整,王瑞男建築師說:「六戶共用一座梯間,通風和採光將受到局限,所以在梯間兩側加挖天井,而與綠建築的目標相契合。」

        社區上上下下取得共識,做為第一個開工的集合式住宅,身負指標性意義,動見觀瞻,要把歷劫再造的家園營造成日常節能減碳、廢棄物減量、珍惜水資源的「綠建築」,為此建築師王瑞男曾兼程前往日本考察。而此一重建方向是由社區住戶,前營建署署長張隆盛提出的。即令「綠建築」的造價較高,但是與國際間風起雲湧的環保意識接軌,前瞻性思維並非金錢可以衡量。

        二○○一年五月「名流」開工之前,適值「九二一基金會」研議協助受災集合式住宅辦理更新重建的「臨門方案」,已有超過五十處社區申請以都市更新方式執行災後重建,不過尚未正式上路。

        劉如林和十三家銀行總經理召開聯貸會議後,事隔半年仍未如期撥款下來,年關已近,只好先向「九二一基金會」調頭寸發放工資。之後,關於貸款這棘手事務,由「臨門方案」提供免息融資,「名流」的總工程款也有了著落。這次的合作模式,不啻啟動「臨門方案」的試金石。

        二○○二年八月四日吉時吉辰,劉如林雙手捧著一根取自大樓主樑、長達八十八公分的鋼筋,在工地舉行祭祀祈福,再爬上樓頂,安放在預先灌漿的主樑上方。《易經》記載了這項古禮的意涵在於祝禱居住者世世代代幸運長存。二個多月後的十月二十三日,現代感洋溢的「名流藝術世家」在東勢鎮光鮮登場,從樓頂的晾衣場也經由事前規畫而與大樓建築一氣呵成的細節來看,大家辛勤合作的結晶,果然不同凡響。

        「名流」成為第一屆榮獲內政部認證的「綠建築」,也是災後重建唯一的「綠建築」,評鑑標章懸掛於寬敞雅致的門廳,見證了培植遠大目光和發揮團隊精神的重要性,並與所有住戶分享耕耘有成的喜悅。

        大開大闔的劉如林也有心思細膩的一面,社區裡裡外外的無障礙空間符合老人家需求。他規畫了保留戶,供給東勢鎮上一家安養中心使用,讓幾位長年置身團體生活的銀髮族,晚上回到「名流」,有種回家的感覺,浸淫家的藹藹溫情。

NO.1 名流藝術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