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部落永續發展及風貌再造計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壹、計畫說明

        原住民傳統居住地區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屬於國土空間結構發展上的邊陲與發展結構的弱化地區,且居住環境條件相對不利,在整體發展上「部落」遭逢諸多困境。「部落」為原鄉地區政治主體及生活中心,並與大自然共生共榮,為維護原住民族地區之公共安全、公共交通、公共衛生並促進部落的景觀風貌改善與建設,本會以「部落」為未來發展、規劃的基本主體,利用「部落環境永續發展」及「部落風貌再造」的發展策略,重新凝聚原鄉民族的核心價值,以期達到部落環境再造、部落經濟活絡與部落文化傳承的目標。

貳、計畫目標

一、提升部落生活環境機能與品質

        國內原住民族地區各部落內基礎建設多有不足或服務機能不佳情形,影響所及除有礙部落整體景觀,更降低週遭生活環境及居住品質。當前政府政策對於原住民部落未來發展既強調以生態旅遊、文化觀光等軟性產業為發展方向,各項適切的公共建設更顯其必要性。因此本計畫預期從部落內建設工作出發,實踐整建山村整體計畫、美化及改善原住民族部落基本公共設施。

二、凝聚居民意識促進部落文化傳承

        原住民族部落之開放空間往往為當地生活休憩、儀式祭典及凝聚部落精神的重要空間;因此透過聚會所空間的興建及改造,達到落實原鄉生活願景,並提升人文價值與促進資訊交流之目的。

三、建構地區自明性並提升家園認同感

        部落為原住民族從事各類活動與生活之環境,依其空間規模與人口差異,對既有自然環境會產生程度不同之改變與衝擊,亦因而衍生發展出不同特色之部落風貌。傳統之風貌係指環境呈現給人的視覺整體意象與記憶,主要是藉由「人為環境、自然環境、生活與文化活動」等三類景觀資源所具體形成的,透過人文、地景及產業的整合形構原住民族部落風貌,重新找回自己的神話、祭儀、巫師、祖先,建構部落美學。

原住民族部落永續發展及風貌再造計畫整體目標

參、計畫項目

分類

計畫名稱

申請原則

執行項目

A

原住民族部落風貌再造

改善原住民族部落內生活空間,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結合原住民族傳統文化元素營造部落意象,達成文化傳承及突顯地域文化特色。

街景及公共景觀美化
人行步道施作及改善
區位標示(部落入口意象、指示牌)
景觀照明設備施作
閒置空地再利用
廣場及休憩空間興闢及改善
原住民族傳統建築物興設及改善

B

原住民族部落基礎環境改善

改善原住民族部落內基礎民生建設,以營造安全居住環境。

危險區域防治。
既有公共設施改善。
部落內排、污水處理設施。
道路上下邊坡整治。
道路及道路設施施作及改善。
平面停車場施作及改善。
衛生設備施作及改善。

C

原住民族部落文化聚會所改善

興建原住民族部落內開放式聚會場所,以提供居民日常及特殊慶典活動空間。
配合當地原住民族傳統祭儀需求,施作傳統祭儀場地,以發揚族群文化核心價值,並達成文化傳承。

部落開放式聚會場所施作及改善。

原住民族傳統祭儀場地施作及改善。

閱讀 原住民族部落永續發展及風貌再造計畫